制药废水成分复杂,含有高浓度悬浮物(SS)和难降解有机物,传统预处理工艺难以同时实现高效SS去除与有机物降解。微气泡臭氧化技术通过强化传质与氧化协同作用,为制药废水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,在SS削减和有机物分解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。
技术原理与协同机制
微气泡臭氧化技术结合了微气泡特性、臭氧氧化与气浮作用,其核心优势在于三重机制协同:
微气泡强化传质:直径小于50μm的微气泡比表面积大、停留时间长,可大幅提升臭氧在废水中的传质效率,使臭氧利用率提高30%-50%。
吸附-气浮-氧化耦合:微气泡表面带负电荷,易吸附带正电的悬浮颗粒与胶体物质,形成气絮体上浮分离;同时臭氧直接氧化分解有机物,破坏其分子结构。
自由基链式反应:臭氧在废水中生成羟基自由基(·OH),其氧化还原电位高达2.8V,可无选择性地降解大分子有机物,如抗生素中间体、酚类等。
河北科技大学研究显示,微气泡臭氧化可使制药废水中SS去除率在60min内达到81.67%,同时SS粒径减小,表面电荷由负转正,显著改善后续混凝沉淀效果。
对有机物的降解效能
制药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(如抗生素、多环芳烃)是传统生物处理的瓶颈。微气泡臭氧化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有机物去除率:
COD与UV254同步降低:实验数据表明,60min内溶解性COD(SCOD)去除率可达36.60%,紫外吸光度(UV254)下降36.91%,表明芳香族化合物与发色基团被有效破坏。
生物毒性削减:臭氧氧化可分解抗生素残留与毒性中间产物,降低废水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,提升可生化性(BOD5/COD比值提高)。
三维荧光分析:腐殖酸类与富里酸类荧光峰强度显著减弱,证明大分子有机物被矿化为小分子无机物。
工程应用与工艺优化
在某维生素C生产废水处理项目中,采用微气泡臭氧化作为预处理单元,后续接UASB厌氧反应器。运行结果显示:
SS去除:进水SS浓度从2300mg/L降至420mg/L,减轻了厌氧污泥的有机负荷;
有机物降解:SCOD从9800mg/L降至6200mg/L,UASB出水COD进一步降至1200mg/L;
经济性:臭氧投加量控制在50mg/L时,吨水处理成本约1.2元,低于活性炭吸附工艺。
工艺优化需关注两点:
pH调控:微气泡臭氧化在弱酸性条件(pH=5-7)下效果最佳,此时臭氧分解速率与·OH生成效率达到平衡;
气液比控制:气水比维持在1:5至1:10时,既保证微气泡覆盖率,又避免过度充气增加能耗。
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
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:
臭氧利用率提升:开发高效臭氧催化剂(如负载型MnO₂),减少臭氧逃逸;
膜污染控制:若后续接膜处理单元,需关注微气泡残留对膜通量的影响;
多工艺耦合:探索微气泡臭氧化与电化学氧化、光催化技术的组合应用,进一步提升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。
结语
微气泡臭氧化预处理技术为制药废水SS与有机物协同去除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其强化传质与自由基氧化的特性,尤其适合高浓度、难降解制药废水的预处理需求。随着材料科学与反应器设计的进步,该技术有望在制药行业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公司电话:133-8017-7697
公司邮箱:2531203110@qq.com
公司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长路东城段143号(兴华智慧城)6栋1605室